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使得全黨達到空前統一,為中共取得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如今8500餘萬名成員組成的中國共產黨,在轉型期遇到諸多挑戰。
  重新打開這份豐厚的政治遺產,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從開展活動到形成制度,面向“兩個百年”的中國共產黨,身姿向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正牢牢樹起。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一條稿件見新風不封路引發強烈反響
  今年記者節前夕,湖北長江日報記者瞿凌雲獲知一個好消息。他採寫的“七常委參觀出行不封路”的新聞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去年11月29日,習近平和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到國博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作為展覽主辦單位的負責人之一,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在展覽現場靜候參觀團隊到來。等待中,歐陽淞等接到中央辦公廳電話,稱習總書記已從中南海出發。從中南海到國博,歐陽淞說按感覺,車隊大約只要5分鐘就到了,可10分鐘過去了,也沒看到車隊。後來才知道,一路上習近平等一行的車隊是隨著社會車輛一起走的,沿途沒有清道。
  “一旦清道封路,交通會變得較擁擠。”歐陽淞在湖北一次研討班作輔導報告時說。
  瞿凌雲敏銳地抓住了這個細節,寫就了廣為傳播的那篇新聞報道。
  “這雖是一次具體安排,一個小細節,但反映了新一屆黨中央集體良好的親民作風。”歐陽淞說。
  巧的是,就在瞿凌雲採寫這篇報道的當天,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出行不封路不清場,是改進警衛工作的重要一項。
  八項規定出台,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一位網友評價:參加一個活動,到處鋪滿紅地毯;出門做一個調研,用警車開道、威風八面;吃個飯便是山珍海味,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公僕”形象嗎?如此工作作風,行政效率如何能夠提升,公共資源如何得到節省,政府公信力又如何不受傷害?八項規定句句都是大實話,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兒上,實幹興邦,就從轉變工作作風開始。
  □一條微博看路線群眾路線聚焦“反四風”
  今年2月,一條微博在網上廣為流傳。“本以為老李握個手就走,木想到老李還坐了下來。”這條微博中的“老李”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他到內蒙古棚戶區“突然”、沒有事先安排的造訪,讓被訪問者家中的“光屁股”小孩在網上火了一把。
  網友從這個不加修飾的鏡頭中讀出“造訪”的真實性,贊譽中央領導率先垂範的親民作風。
  正是這種田間、地頭、炕頭上的真實調研、走訪,使得民生建設成為各項發展的重要組成。
  今年6月,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要求調整優化投資安排,壓縮一般性投資,集中一部分資金重點加強對這些方面的支持。
  7月,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棚戶區”的例子不勝枚舉。
  早在今年4月,中央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活動全過程的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為了抓住重點,革除作風之弊,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聚焦“反四風”。
  “‘反四風’成為靶子源於此前大範圍的民意調查和對當今黨群關係中重要矛盾的科學的問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黨建專家張希賢說,中央準確抓住了全黨面臨的四大危險: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及其集中表現形式——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正如習近平所言,這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乾群關係的重要根源。“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的條件。
  □一個會議動真格“我可不是聽鶯歌燕舞的”
  “我可不是來聽你們講鶯歌燕舞的,要有真正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習近平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之前,先給河北打了這支“預防針”。
  在“招商引資”成為很多一把手工作重點,單純追求“GDP”的背景下,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民主生活會已失去了防止“一言堂”、提高決策質量和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交流提高的作用。
  9月23日下午到25日上午,習近平用四個半天時間參加了河北的民主生活會,會議期間,他不時插話詢問,多次進行深入點評。
  “動真格”成了參加這次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每個人最深的感受。
  真開門——會前,河北省委在中央督導組幫助下,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對省委常委班子及其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共計17萬多條,其中問題3萬多條。
  真亮醜——“浪費現在主要兩條,一條是去年宣傳部的三公經費超支,一條是去年春節河北省的春節晚會光請大腕花了330萬,這個也造成了浪費。”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艾文禮說。
  真批評——急於求成、主觀決策、鬥志鬆懈,這是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展開的自我批評。接著班子其他成員紛紛向他“開炮”。
  河北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一時間成為全國民主生活會的標桿,對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起到重要示範作用。
  多名省委書記在民主生活會上要求“向我開炮”。各地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查擺問題,總結出文山會海調查研究走樣、脫離群眾“政績觀”扭曲、怠惰自滿艱苦奮鬥淡化、鋪張浪費三公問題突出等普遍存在的短板。
  當年共產黨離開西柏坡,被毛澤東比喻成“進行趕考”。張希賢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探索如何使黨的民主生活落地生根,有利於為解決新時期複雜問題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能夠幫助中國共產黨在這場遠未結束的“趕考”中交出令老百姓滿意的答卷。
  □對話
  黨群關係公權力規範是核心
  京華時報:回顧一年以來的群眾路線活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張希賢:這一年首先是確立信念恢復傳統,然後開始大規模診斷,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查清楚影響黨群關係的突出問題是什麼,老百姓在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解決了我們執政後為什麼脫離群眾的問題。然後提出八項規定、反四風立起“靶子”,加以解決。同時,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使黨的民主生活落地生根。總體來說,解決黨內問題是保證,解決群眾問題是目的。積極健康的黨內民主生活是核心是方式。目前已經進入大規模的整改階段。
  京華時報:為什麼在今天重提群眾路線?
  張希賢:黨群關係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政治關係和社會關係,黨群矛盾、乾群矛盾,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基本矛盾。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國家執政文明建設問題的根本運轉,全靠黨群關係來把握。就像一個當家人和一家人過日子的關係;黨內關係和黨政關係處理再好都沒用,黨群關係處理不好,一個國家就要出問題。貧富差距、黨內腐敗等社會發展和轉型中形成的問題接踵而來,黨首先從要害入手,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說找準了癥結所在。
  京華時報:今天重提群眾路線跟歷史上的群眾路線有什麼不同?
  張希賢:當年的群眾路線是兩點關係,一個是黨,一個是群眾。今天要處理的是三點關係:執政黨、公共權力、人民群眾。我們黨執政之後,如何圍繞公共權力來構建黨群關係,這是新課題。可以說今天幾乎所有黨群關係出問題都是公共權力出的問題。官僚主義是仗著權力擺架子,形式主義是運用權力擺譜,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是運用手中的權力胡吃海喝……從兩點關係到三點關係,需要積極探索。回顧一年,八項規定、反四風包括提倡勤儉節約都是對準了公共權力發力,就是要使公共權力的運行規範化,這樣老百姓才能心服口服。
  京華時報:對於新時期的黨群工作,您有何建議?
  張希賢:我們需要根據新時期的條件開拓網絡群工的新時代。可以說共產黨做網絡群工、信息群工、數字群工還有很大差距,一個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政黨必須在這方面趕緊跟上。因為網絡的背後是老百姓。此外,新時期的群眾信訪,大量的基層矛盾,需要提高法制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否則互相推,必須開創一個群眾工作的新格局。  (原標題:解決黨群矛盾重提群眾路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g32jgli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