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梅和留守兒童在一起。長城網 趙曉慧 攝
  有了“編外家長”的照顧,孩子們很幸福。長城網 趙曉慧 攝
  長城網1月19日訊 (趙曉慧)他質朴的信念最讓人難忘:既然選擇了教育,便無怨無悔;既然決定了關愛留守兒童,就給他們家的溫暖。16年來,這個信念讓近400名留守兒童的世界不再孤單。
  18日下午,整整一個下午,本網記者跟在梁慶梅的身邊,看著他為留守兒童們跑前跑後、忙這忙那,空閑的時候就坐下來和記者聊曾經的故事。“都是一些過去的事兒了,沒什麼好說的。”但他的故事已經被當地傳為美談:他放棄舒適富足的生活,頂著外人的嘲笑和家人的不理解,投資360餘萬在贊皇建校辦學,用堅定和執著的信念支撐著自己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
  55歲的梁慶梅是河北省贊皇縣凱星學校的校長,他傾力關愛留守兒童的故事讓人們感覺格外的溫暖。
  守護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編外家長”
  學校周圍的老鄉告訴記者,每天早上五六點鐘,人們總能看到梁慶梅開著小貨車趕往縣城的身影,而當他載著滿滿一車菜和肉回到學校時,已經是上午8點鐘了。
  “讓孩子吃好飯是第一位的,所有的糧食、蔬菜、肉蛋都必須安全,靠給別人我不放心。”在梁慶梅的介紹中記者瞭解到,為了保障孩子們的飲食安全和營養平衡,他每天都會親自採購200多斤的蔬菜和相應分量的肉蛋,這樣的小事兒他已經堅持了16年。
  “要是孩子們因為吃飯出個什麼事兒,咱還真對不起那些外出打工的學生家長們。”梁慶梅說,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多半是因為信任自己,他不能辜負那份信任,更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凱星學校位於贊皇縣南壕村,現有373名學生,其中有133名是留守兒童。因為沒有人看護,這些孩子的一日三餐全都在學校解決。
  3年前,細心的梁慶梅註意到,隨著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村裡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由於疏於看管,每年都有孩子發生意外。當類似事件一再刺痛自己心靈的時候,他開始冒出一個想法:創辦留守兒童家園,給那些缺少關愛的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
  梁慶梅的想法得到了縣計生局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石家莊首座留守兒童家園在凱星學校成立。
  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梁慶梅逐漸走進了留守兒童的世界。“由於缺少關愛,他們的性格比一般孩子更敏感,有的還存在著自閉和自卑傾向。”
  該校外語老師鄭煥英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學生家長來學校看孩子,一群留守兒童扒在窗戶上眼巴巴地看著……“什麼時候我的爸爸媽媽也來看看我?”在老師面前,孩子們哭成了淚人兒。
  對於這一切,梁慶梅看在眼中,疼在心上。於是,他聘請了心理專家,對孩子們的心理進行疏導;安裝了視頻電話,讓學生們都時常和家長通話、談心。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他幫每位留守兒童都找了“代理媽媽”,還“規定”這些媽媽們定期來學校看孩子,幫忙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
  “照顧全面,細緻入微”,該縣趙堡村村民牛明蘭這樣形容梁慶梅,“跟其他校長比起來,老梁更像是家長。”
  在孩子們眼裡,梁慶梅遠沒有其他校長那麼難以接近,他們時常圍在他身邊,纏著他讓他講故事、做游戲。
  “我們叫他梁校長,但私下裡也叫他梁爸爸。”採訪期間,四年級學生魏照人悄悄告訴記者。
  小小閱覽室是孩子們最愛去的地方之一。長城網 趙曉慧 攝
  四處“自找麻煩”的“補丁校長”
  對於“麻煩”,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梁慶梅偏偏是一個“自找麻煩”的人。
  梁慶梅的妻子賈春榮告訴記者,17年前,梁慶梅正熱火朝天地經營著花生出口生意,項目選擇的正確加上政策環境的支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
  “在當時的南壕村人心裡,這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就在賈春榮以為自己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事情卻突然發生了變化。
  一次和朋友無意中的談話,梁慶梅聽說同村有個讀高二的男孩兒因為家庭貧困輟學在家已經兩個多月了。愛管閑事的他找到男孩兒家裡,主動提出要資助孩子上學。
  “我想上學!”高中男孩兒淚流滿面的一幕深深地觸動了梁慶梅——“在這個貧困的村子,如果沒有人幫助,他可能這輩子都沒辦法上學了。像他這樣的孩子還有多少?又有多少因為家庭貧困耽誤了前程……”一連串的問號在梁慶梅的腦子裡打轉,天性善良的他再也坐不住了。“辦一所學校、為困難學生減免學費、幫他們圓讀書夢”的想法冒了出來。
  1998年,占地8畝的凱星學校在南壕村建成,開始招收1至6年級的學生。第一年就招了159個,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生家庭貧困,根本負擔不起上學所需。
  怎麼辦?收還是不收?收了之後誰來填補巨額費用……一系列的問題擺在梁慶梅面前。
  “收!”老梁的回答沒有一丁點兒的遲疑。不僅如此,每到招生季,梁慶梅還和學校的老師一起去各村“尋找”貧困、留守學生。
  同為招生老師的鄭煥英給記者講了一些招生中的趣事。
  “外人都覺得我們校長有錢,花起來眼都不眨一下,但那是對學生。”鄭煥英說,跟梁慶梅接觸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是一個對自己特別吝嗇的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就連出去招生都穿同一件衣服,而且上面還打著補丁。老師們覺著丟人勸他換一件,可人家卻說能穿就行。”
  “補丁校長”的美譽由此而來。
  很多人覺得梁慶梅傻,總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還有的人擔心他有一天會變成“窮光蛋”。
  “那麼多留守兒童,你幫得過來嗎?辦學校不收錢,你怎麼辦下去?”記者問。
  “肯定幫不過來,但幫總比不幫好,幫一個就少一個。辦學校不就是為了幫助孩子,給鄉親們做點好事嗎?”梁慶梅笑著說,有時候自己也覺得很累,但看到孩子們渴望上學的眼神,心就軟了。
  2013年7月31日,對於梁慶梅來說又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他資助的於彤彤以627分的成績被華北電力大學錄取。
  “是慶梅給了俺孩子美好的明天啊,沒有慶梅對俺孩子的資助,恐怕孩子連小學都讀不下來。”贊皇縣孟家莊村的村民、於彤彤的父親於進位感激地說。
  這樣的事梁慶梅做了很多。16年來,他先後為學校投入360餘萬元,借遍了親戚朋友,還欠下了50萬元的貸款。16年來,他幫助近400名留守兒童找到了家的溫暖,資助61名孤困兒童圓了大學夢。
  寒假期間,還有很多留守孩子留在學校。長城網 趙曉慧 攝
  慧嫻、慧陽兩姐妹在教室學習。長城網 趙曉慧 攝
  為教育勸子歸家的“自私家長”
  凱星學校出名了,不少家長慕名將孩子送到這裡。梁慶梅的日子愈加忙碌起來。為了確保孩子有需要時能第一時間出現,他一天24個小時都圍著學校轉,就連吃飯睡覺都和學生們在一起。
  “梁校長的無私付出打動了每個老師。”鄭煥英深有感觸地說。她告訴記者,有一天深夜,8歲的留守男孩小偉突發急性闌尾炎,梁校長抱起孩子就趕往醫院。由於小偉的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梁校長就在醫院整夜守候,直到小偉做完手術才回家休息。
  梁慶梅對學生的細心呵護不僅打動了學校老師,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三個兒女,孩子們都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當地的鄉村教師。
  本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兒,但老梁的話語中卻夾雜著一些歉意和內疚。
  “他們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怨我,太自私,硬是把他們一個個地都給‘弄’了回來。”即便這樣,老梁還是不後悔自己的選擇,“為了以後能有人接管學校,我願意當一個自私的父親。”
  在梁慶梅的講述中記者瞭解到,大兒子本可以在石家莊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經不住父親的一再勸說,去了承德圍場一個貧困村莊教學。小兒子梁立業也在父親的感染下,放棄北京的高薪工作和優越環境,到贊皇縣的一所山區中學當了一名微機老師。
  “一開始想不通,現在理解了。爸爸為農村教育事業投入那麼多,我也該做點兒什麼。”梁立業說他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父親的夢想也逐漸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能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一份貢獻,我覺得很值!”
  對於孩子們的選擇,梁慶梅發自內心地高興,他說:“我現在55歲,能再乾十幾年。等到我乾不動了,就讓孩子們繼續乾。有在國辦學校教學的經驗,他們一定比我幹得更好。”
  一有時間,梁慶梅就跟孩子們“混”在一起。長城網 趙曉慧 攝
  播撒善行種子的“大愛校長”
  建學校、辦留守兒童家園、減免貧困者費用、免費接送學生……梁慶梅的善舉,如盛開的梅花,在燕趙大地綻放著獨特的芬芳。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列中。
  首先行動起來的是他的子女和學校的老師。現在,他的三個兒女都追隨著父親的腳步,加入到教書育人的行列,而學校的老師,也成為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善良種子。每年寒暑假,總會有一些留守的孩子不能按照規定的時間回家,於是老師們志願留在學校,一方面照顧孩子生活,保證其安全,另一方面輔導他們的功課。
  “人家校長都那麼辛苦,咱也不能落後。”“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啊,多照顧他們是應該的。”……如今在凱星學校,“跟梁校長學做好事”已經成為老師們的一種共識。
  在梁慶梅長達十幾年的堅守中,社會各界開始更加關註和關愛留守兒童。
  石家莊市婦聯帶著“熱水工程”來到學校,為孩子們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在溫暖孩子雙手的同時更溫暖了他們的心。愛心人士專程趕赴孩子們身邊,為他們帶去生活和學習用品,更有人表達了想做代理媽媽的願望……有了他們的關心,孩子們的世界更加充實,孩子們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
  記者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達成了一種共識:梁慶梅是個愛心播種者,每一個被他關愛過的兒童,都將成為一顆顆行善的種子,他們將在燕趙大地發芽、開花,結出豐碩的善舉之果。
  大愛,不易!校長,難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g32jgli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